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4篇)

篇一: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

  

  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12023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3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3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3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

  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2023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23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23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2北国春回,万物生发。在黑龙江绥化市,由黑龙江省建投集团负责的阁山水库供水工程管线项目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为附近城乡供水,发展农业灌溉面积143.84万亩。与此同时,海外项目也频频传来好消息,由省建投集团承建的援冈比亚上河区路桥项目,法托托大桥最近也胜利合龙。

  一个个项目成功落地,背后是省建投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随着

  改革的深入,‘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已经成为省建投集团最本质特征。”省建投集团董事会秘书、改革发展部总经理蔡智军介绍,2023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19%,年末在手合同订单767.5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黑龙江,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始终把深化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龙煤集团全面完成15项重点改革任务,实现职工家属区供电职能移交,涉及用户50.3万户;森工集团林业局完成政企、政事、企事和管办分开,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验收;北大荒农垦集团全面完成政府行政职能移交……

  “我们制定了《黑龙江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3年)》,明确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黑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xx介绍,省国资委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从复工复产、保能源安全、稳定就业、加大投资、脱贫攻坚等方面率先行动、争做先锋,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向省内18家银行推送61笔融资需求,拓宽企业复工复产融资渠道。

  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黑龙江省国资委不断积蓄人才力量,开展市场化选聘,释放吸引人才的强烈信号,初步形成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相同职级,按照综合绩效考核后,工资差距可高达2.5倍。”蔡智军介绍,省建投集团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和全员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市场对标结果,建立健全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拉开工资分配差距。587个中层管理岗位通过市场化选聘,有7名优秀干部充实到二级权属企业领导班子队伍当中,有108人在竞聘中没有“坐下来”。

  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方面,黑龙江充分发挥省级产业投资集团的战略作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两新”投资占七成。

  与此同时,省国资委与省财政厅、人社厅等单位共同推进,地市和企业密切配合,全面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任务,退休人员165.98万人如期移交。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累计分

  离移交供水90.06万户、供电105.43万户、供热80.13万户、供气17.91万户,物业管理82.73万户。

  “2023年,全省地方国企实现利润22.4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现利润14.13亿元,13户出资企业实现盈利,占86.67%。”王xx说,“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力争超过6%,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龙江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3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持续攻坚,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近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会上表示,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按照“三可一要”工作要求,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接下来,将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奋力夺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

  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3—2023年)正式启动。郝鹏表示,地方国企改革扎实推进,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改革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北京两年多来大力推动多轮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加强多市管企业重组整合,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山东国企不断盘活“人”与“物”等资源,激发企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通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薪酬与绩效挂钩等方式,盘活企业里的“人”。地处西北的甘肃,省市国有企业落实“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15家企业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中当先锋、做主力,推动25个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完成党组织前置研究

  事项清单制定工作,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已建董事会企业90%以上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各级子企业经理层签约率达到95%,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占具备条件的企业比例超过80%;全国省一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98%。

  2023年,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3.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5.4万亿元、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4%,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总的看,三年行动形成了一批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有力促进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了广大职工改革获得感,形成了坚决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郝鹏表示。

  在三年行动中,各地奋力攻坚、主动作为,涌现了一大批好典型。

  “河南省把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重组整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出台重组整合实施方案,明确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升配置效率。”河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河南交投、中豫物流、豫信电科等6家新组建企业集中挂牌,标志着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驶入“快车道”。

  甘肃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省制定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方案,加快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引导和支持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兼并重组,提升产业规模层次。预计到2025年新增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投资2180亿元,新增工业总产值1860亿元,实现利润100亿元以上。

  安徽省国资委在挂牌组建若干专业化公司的同时,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布局行动,重点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等4个3000亿元级别的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属企业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达到120.6%。

  福建大力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组建福建省大数据公司,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响数字福建品牌。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下属上市公司柳工股份公司、欧维姆公司、柳工农机公司等科技型企业灵活实施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共有约25%的技术人才

  获得股权激励。“不仅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也给新兴业务完善中长期激励提供了有益借鉴。”柳工股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说。

  广汽集团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持续发力,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建强建优董事会,深入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06亿元,同比增长37%;新能源自主品牌广汽埃安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155%。

  收官进入关键阶段

  2023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关键阶段。根据相关安排,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今年年底前实现全面高质量收官。

  郝鹏表示,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确保取得“三个明显成效”。具体来说,要确保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大力推动国资监督“长牙”“带电”,统筹运用好各类监督力量,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持续深化集中统一监管,对已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的,指导企业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

  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要突出主责主业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围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方面,要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各层级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高质

  量全覆盖,构建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有效的正向激励体系。要牢牢把握混改正确方向,加快推动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指导混改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混改全过程监督。要加快构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积极探索推进分类核算、分类考核,让国有企业更深融入市场经济。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42023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3年)》。这意味着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主要从:“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发力点”着手。

  深化国企改革,发挥国有经济制度优势

  以“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

  济的制度优势”为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所有制改革,突出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2023年,“全民战役”取得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证明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和我国国有经济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及更高的总体效率,更加明确了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创世界一流企业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

  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对于董事会,要用权力清单来约束,“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经理层,要用负面清单来管理,“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监事会,则用责任清单来监管,“法定责任必须为”。从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来看,对于股东会的改革,就是“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董事会,要落实董事会职权,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对于经理层,就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发挥经理层的“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

  (二)加强党建工***治理的深度融合。2023年6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治理各环节,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相结合,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能,可以看出,国企改革下一步要进入改革深化的过程,关键是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机制活起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国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改革可以做好三件事:体制、机制与制度。其中机制是企业效益和经营者、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中长期激励等手段来实现;制度是国有企业的运作方式,是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关系;体制则是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高效运作的国资监管体系,也是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四)稳妥分类分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重点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坚持“以混促改”的“真混改”,杜绝“只混不改”的“伪混改”。通过混改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五)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联系起来了。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实现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

  (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企改革“施工图”的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更有利于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大授权

  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功能作用,由国有资本投资、***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合理确定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和国有企业四个层次的权利边界,确定授权代理链条,建立授权监管闭环体系,最终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为创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基础。

  (七)大力推进“双百行动”等专项工程。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做法,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推广经验。

  三、突破“五个力”,实现改革目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三年行动里落实落地,发挥央企、国企的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在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取得突破,实现改革目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5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八个方面要点解读

  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

  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七、突出重点任务,确保中央企业改革抓落地见实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3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3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

  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央企改革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3年、2023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6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

  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篇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

  

  浅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效果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思路

  摘要:2020-2022年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资国企领域的重大工程,在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近期国务院将着力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结合企业执行情况全面总结成效经验和差距不足,更有利于结合深化改革相关要求拟定切实举措,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发展

  引言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2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是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经过三年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规模实力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情况

  作者所在企业共有7家企业纳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范围,改革任务均已经全面完成。具体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下

  :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明确各治理主体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则。将党的领导、国企改革、落实董事会职权纳入公司章程,修订完善三会议事规则和《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清单》,明确了各议事主体的决策范围及议事程序。7家企业均完成“党建入章”,实现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大于内的董事会配备。结合企业运行实际需要,集团本部成立了董事会4个专门委员会,所属6家子公司均已建立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三是切实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向经理层授权事项清单,通过定期董事会形式听取总经理对董事会授权事项的行权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有力支持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

  2.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启动了专业化整合改革,市场化取得设计资质企业、咨询资质企业,实现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业务布局;纳入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范围的4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低效资产清理的方式已全部完成治理。

  二是加强参股公司管理。建立议案联审机制,完善参股公司财务指标台账、应收款项情况台账,及时掌握参股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防止出现“参股不参与”的现象。三是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围绕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在运营养护和数字化发展两方面开展对标一流,科技辅助决策已逐步发挥作用,指挥运营调度系统已在全路网使用,收费对账和稽查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数字化中枢大数据中心已完成建设,数据标准和数据应用逐步落地推进。

  3.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是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各级经理层任期,制定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与经理层成员完成“两书”签订。二是全面推行委派总会计师制度。落实关键岗位分权制衡,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全部完成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委派。三是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建立完善中层管理人员选聘制度,制定《进一步落实领导人员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待岗池管理制度,畅通“下”和“出”的渠道。四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制定管理通道和专业技术通道薪酬改革方案,强化绩效结果在绩效薪酬的应用落实工效联动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

  4.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二是强化理论

  武装。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企业领导人员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干部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完善“双通道”发展机制,持续优化完善三级后备干部入库评估及精准培养,打通专业技术成长通道路径,赋能干部人才队伍活力。四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严格落实党的建设“四同步”“四对接”工作要求,选优配齐各级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健全完善党建考核暨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深化党建融合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改革推进中的问题总结

  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企业治理仍不能高效运转。体现在:一是董事会职权落实不到位。外派董事以兼职人员为主,外派董事队伍力量不足,部分董事存在知识漏项和能力短板,在发挥董事会作用方面,尤其是对企业中长期发展决策权、对经理层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权等职权的落实以及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不足,导致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促进经理层抓经营的授权约束机制不健全。随着专业化整合的不断深入,现有考核激励

  分配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需要结合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经理层人员分工,对任期考核指标进行统一调整。同时需持续优化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事项范围,真正体现经理层责、权、利对等,引导经理层主动承担更大责任,赋予经理层更充分的自主权,确保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

  二是营业收入结构和资产资源创效水平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企业业务发展主要依赖于以建设投资形成可经营性的道路资源、服务区、广告等资源,受资源规模的限制,业务的增量主要依托外部环境的持续向好,通过企业自身效率、能力的发展促进增规模、降成本、优结构的招法和实效不明显,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通行费收入,现有资源的创效水平较行业一流企业仍有较大明显。

  三是构建基础设施主链优势、业务协同创效的引领力作用发挥不到位。体现在:一是业务产业链齐而不强。在设计资质、施工资质仍存在短板,无法完全承揽大型项目,业务协同、业务内化的效果尚未体现。二是子公司市场化机制仍需完善。专业化整合的后半篇文章仍需持续推进,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定位、不同层级、不同股权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子公司的差异化管控不够精准到位,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授权放权机制不够灵活,无法精准激励子公司效能创造。另外,对参股公司外派人员的考核奖惩及监督管理没有及时

  跟进,存在管理缺位和监督盲点。三是压缩管理层级集聚资源的工作还需持续开展。管理层级跨度仍较大,仍存在5级参股企业,管理效率仍不高;部分同质资源如广告资源、通信管道资源分布在不同业务板块和不同的子公司,需要持续推动同质资源集中经营,压缩管理层级提高业务决策效率。

  四是持续激发企业改革活力和改革效能,营造改革氛围有待提高。体现在:一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活力不足。改革效能尚未充分激发,在协调各业务板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厘清权责边界和管理流程、实施差异化分配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刚性约束等方面亟待完善。特别是在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需进一步优化,从而强化绩效考核的刚性约束,提升管理人员考核退出比例。二是“三项制度”改革仍有差距。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针对任命制、委任制、聘任制、职业经理人4种不同类型,尚未建立成熟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制度不衔接等问题。部分企业刚性约束不够,呈现出经理层考核向下传导机制不顺畅,压力一贯到底还有差距,落实“三能”机制“能下”“能少”“能出”还需再加强。目前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等评价改革成效的指标也较低,改革的成效还没有显现出来。

  五是在提供社会服务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影响力发挥方面还需持续用力。体现在:一是重大项目策划谋

  划能力不足。抢抓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等重大政策机遇,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统筹组织优势,协同内部业务板块,策划谋划市路网优化、防洪排涝、特色小镇等基础设施,为城市建设提供可行性的方案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和影响发挥不够。二是提供美好出行体验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现有的路况水平、服务区服务水平、出行效率和信息服务满足等方面仍处于行业一般水平,无法全面适应公路行业由“保基本、兜底线”向“悦其行、畅其流”转变,需要持续优化改善不断满足出行便利性多样化需求。

  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不足,科技辅助决策的创新力不足。整体上仍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无专职科研人员,科技投入整体偏低的问题。对于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方面缺少规划,围绕建设业务、道路养护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双碳绿色交通的研发投入不足;通过科技投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车户服务水平等方面距离行业一流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相关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党建引领、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扎实推进国资央企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结合国务院国资委近期会议精神,下一步企业将主要围绕“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细化改革工作。“坚持一个目标”是指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这一根本目标,“用好两个途径”是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

  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结合业务需求、行业发展、场景应用,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建设集团级数字化运行和调度中心,提升管理决策、路网调度、出行服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科学性、效率性;持续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研究的转化应用,培育科技原创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在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是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不断完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注重价值创造理念在行业研究、产业投资中的运用,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

  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优化业务资源发挥资源效能。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业务布局,进一步明晰重要子公司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梳理业务协同度弱、管理链条过长的企业,通过调整管控层级、资产组合等方式,推动同类资源汇聚,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理顺产业链业务模式,提升整体经营质量。

  四是持续深化市场化全员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激励经营层谋经营拼发展的动力,完善并指导子公司制定或修订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严格经理层考核评价,打造市场化、契约化、高水平的国企经营管理团队。持续优化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全员考核机制,真正实现个人工资与业绩贡献同向同步增减。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预算管控,引导企业关注业务增长、投资收益和持续动能,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维和方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五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畅通专职外部董事与现职领导人员交流通道,加大董事会成员培养培训力度,建强董事队伍。进一步完善议案联审机制,强化对派出董事履职支撑,加强国有股权代表的绩效

  管理和绩效考核,督促国有股权履职尽责。及时修订1+3权责清单和董事会授权经理层授权内容,确保各治理主体运行有效,权责利匹配。

  六是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力度。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继续探索后备干部的跨领域培养,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组织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安全治理等专题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眼界、提升履职能力。围绕业务发展需要,加大亟需人才的市场化招聘力度,补人才短板;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存量,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在更大范围内激活、发现、选拔、使用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清廉的浓厚氛围,夯实人才发展基础。

篇三: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报告总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以深化改革为主线,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明确要求,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等多重手段,推动国企的转型升级,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总体目标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八个一批”和“一批国有企业领头雁”行动方案,出台一批改革措施,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国企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引入市场化机制的重要途径。在三年行动中,我们大力推进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加强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国有资产,坚持国有资本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取得了以下成果:

  -成立了“国企改革混改基金”,成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力军”。

  -设立了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以引领其他企业的改革。

  -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改善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

  2.股权激励机制建设

  为了激发国企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着力改革了国企的股权激励机制。通过引入员工持股、股权分红等方式,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取得了以下成果:

  -开展了员工持股试点,激励了员工的创新和发展。

  -建立了健全的股权分配机制,保障了员工股权的合法权益。

  3.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三年行动中,我们注重深化国企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取得了以下成果:

  -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推动了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评价水

  平。

  -改革了企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提升了企业的人才梯队和领导能力。

  4.推进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在三年行动中推动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优化了国企的经营环境,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取得了以下成果:

  -深化了价格改革,加大了市场调节力度。

  -推进了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优化了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监管机制,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改革进展不平衡。由于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国企改革的进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新经济时代,国企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3.改革推动机制需完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国企改革的新突破!

  四、总结与展望

  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三年行动是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三年中,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企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企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改革方式,加强改革和创新驱动,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四: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

  

  央企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央企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向各位领导、嘉宾和所有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过去三年,央企深化国企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恢复稳定了企业发展态势,提高了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改革进程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今天,我就央企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的工作报告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进展情况,以及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工作进展

  1.压减产能成效显著。通过积极推进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和降成本行动,三年来我们全面实施了央企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在稳定就业的前提下完成了去产能任务,提高了人均产出和效益,有力地提升了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果。通过央企混改,进一步引进优秀民企和外资,提高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企业效益,也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深化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公司等公司化体制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独立经

  营和市场化经营能力,有效遏制了政企不分的现象,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4.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三年来,央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化改革,加快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进程,推动了国有企业去杠杆,提高了企业债务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了央企的市场竞争力。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央企深化国企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首先,改革进程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中,改革力度不够大,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存在行政干预,这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其次,改革进程中还存在问题,企业中间层人员的配备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和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化经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再次,经济发展乏力也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央企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

  三、未来方向和目标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央企改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五个方面入手:

  1.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完善股权分置和制度安排,赋予企业更

  大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活力。

  2.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中间层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将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贯彻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行动,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重要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央企效益和资产优化水平。

  4.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环保和节能减排,全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水平。

  5.注重培育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培训、交流和学习,完善人才激励和晋升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一起,高度认真负责,始终牢记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持续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巩固企业稳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 工作计划 国有企业